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8:57    次浏览
李白没当过像样的官,天生谪仙人,四处蹭酒喝,潇洒浪漫了一辈子。 而苏轼没有李白那么浪漫,苏轼是大文豪,但同时他也是著名政治家和官员,在《宋史》中是有正式列传的。苏轼虽然当官,但他这一辈子,用爱妾王朝云的话说:一肚皮的不合时宜。苏轼为人太过耿直,看不惯的就要说,不管谁在台上。 所以,苏轼的仕途非常坎坷,基本没有在朝中当大官,不停在的外地当市长,知州的级别也不算低。不过,苏轼在被王安石给弄出朝廷外放后,第一站并不是当市长,而是在杭州当通判。通判是州的副职,相当于政、法口的书记。通判上面还有知州,所以这时的苏轼还不是一把手。直到北宋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的十一月,朝廷给在杭州当副市长,还纳了爱妾王朝云的苏轼转了正,到其他地方当一把手去了。哪里呢?密州。现在没有密州这个地名了,但密州曾下辖一个县,出过两大名人。一个是《宰相刘罗锅》那个识穷天下的罗锅宰相刘墉,他就是密州人。另一个是现代大文豪,同学们应该知道《红高梁》,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莫言,就是密州人。 现在的高密是属于潍坊的县级市,但在唐宋金三朝可是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,还是大市(上州)。苏轼在密州呆了两年,颇有建树,但后人对苏轼在密州的经历,只记住那首震动古今的《江城子密州出猎》了。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为报倾城随太守,亲射虎,看孙郎。 酒酣胸胆尚开张,鬓微霜,又何妨?持节云中,何日遣冯唐?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”熙宁十年(公元1077年)四月,42岁的苏轼离开密州,改知徐州。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大城,兵家必争之重镇,但徐州在古代最大的问题,就是黄河水患。苏轼刚来徐州三个月,就遇到徐州史上罕见的黄河大水,黄河在澶渊决堤,大水直冲徐州城。苏轼率领徐州军民,和水患做坚决斗争,苏轼说我在,绝不许水淹彭城。苏轼三过家门不入,身先士卒,终于战胜水患保住徐州,并建黄楼以铭此功。 徐州百姓对苏轼的印象极为深刻,一千多年过去了,徐州百姓能津津乐道的老市长,首推苏轼。苏轼在徐州时间也是两年,但在徐州,苏轼激发了非常大的创作热情,共创作193首诗,24首词,很多都脍炙人口。那一组五首的《浣溪纱》五首,想必同学们都会背诵,特别是第四首上阕,“蔌蔌衣巾落枣花,村南村北响缫车。牛衣古柳卖黄瓜。”1079年三月,苏轼改任湖州市长,行前,苏轼满怀感情的写下了那首著名的《江城子别徐州》:“天涯流落思无穷。既相逢,却匆匆。携手佳人,和泪折残红。为问东风余几许?春纵在,与谁同?隋堤三月水溶溶。背归鸿,去吴中。回首彭城,清泗与淮通。欲寄相思千点泪,流不到,楚江东。” 可以看的出,苏轼对徐州有很多不舍。苏州在历任各州知州中,唯一以姓加州名为单独称呼的,就是苏徐州。秦观有诗:我独不愿万户侯,惟愿一识苏徐州。湖州是座太湖南岸安静的城市,但没想到苏轼却在这里惹下一桩轰动历史的大案,就是乌台诗案,差点要了苏轼的命。苏轼刚到湖州,给宋神宗写信感谢,结果写了句:“陛下知其遇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,察其老不生事,或能牧养小民”,被政敌抓了把柄,给苏轼扣顶“谤上”的大帽子,打入乌台大牢,差点杀头。 在有识之士的营救下,加上宋神宗怜苏轼之才,放出来,贬为黄州(湖北省黄冈市)团练使。团练使比知州低,按说不应该算做市长经历,但因为两件事,让黄州在苏轼的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。苏轼最著名的名称——苏东坡,就是在黄州起的。苏轼在黄州需要自己种地吃饭,没工资,城东郊有块坡地,苏轼就在这里种菜。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曾经种花于东坡,所以苏轼就给自己起名号为东坡居士,苏东坡自起叫响古今,东坡肉就在这里研究出来的。 另外,苏轼最具代表性的词作——《念奴娇赤壁怀古》就是在黄州写的。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: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、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 另外,苏轼在黄州还写下了前后两篇赤壁赋。元丰七年(公元1084年),宋神宗想起用苏轼,被人阻止,神宗决定让苏轼去汝州(河南临汝),但却说他经济拮据,在常州有块地,希望能去常州,神宗就允许了。苏轼到常州不久,神宗就驾崩了,宋哲宗即位,调闲居的苏轼任登州知事。登州就是现在的山东蓬莱,距离刘公岛不远,现在的烟台、威海两地级市当时都属登州管辖。不过,苏轼在登州只呆了四个月,就被调回朝廷,任翰林学士。因为苏轼反对司马光的极端做法,不见容于新旧两派,干脆自请外请到杭州。杭州是苏轼的旧相识,西湖燕子安在否?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知杭州,在杭州,苏轼做了一件功德千古的大事,就是浚通了西湖。在苏轼的努力下,西湖由一个烂泥潭变成了风景秀丽的名湖,为杭州美景添上一笔。 可以说没有苏轼,就没有西湖今日的胜景。苏轼在西湖修了一道长提,人称苏堤。元佑六年(公元1091年)三月,56岁的苏轼回到朝廷,还任翰林学士,八月,改任知颍州军州事。颍州,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。苏轼在颍州也浚通了当地的西湖,成为颍州名胜。苏轼对杭颍二州的西湖情有独钟,作诗:大千起灭一千里,未觉杭颍谁雌雄。颍州之后是定州,即现在的河北定县,靠近与契丹的边界了。1093年9月,苏轼在定州赴任,精简军事,足食足兵。但在第二年的4月,又被人诬陷说诽谤先朝,又改任几千里外的广东英州,就是广东英德。可58岁的苏轼还没到英州,朝廷就下了追贬令,贬到邻近的惠州安置。在惠州,已经累了一生的苏轼呆了三年,写下著名的诗句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 1097年,62岁的苏轼又被折腾,赶到了海南岛的琼州,日子过的非常惨淡。随后,苏轼又辗转儋州(海南儋州)、廉州(广西合浦)、舒州(安徽潜山),永州(湖南零陵)、虔州(江西赣州)、真州(江苏仪征),直到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,66岁的苏轼病逝于(江苏)常州,结束他坎坷而传奇的一生。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继续阅读:文化 宋朝 苏轼 李白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:首页 历史» 超级大文豪当过的市长,有你的家乡吗?